当前国内大部分社区在硬件设施建设、社区管理体系、社区服务平台等方面日趋完善。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023-01-07 10:15:25 514 来源: 网络
当前国内大部分社区在硬件设施建设、社区管理体系、社区服务平台等方面日趋完善。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市场广阔,区域待平衡
目前,随着大数据、AI、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叠加国家与地方政策的扶持,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在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已经可以实现数据共享,从而节约了彼此之间的资源。
具体来看,当前国内大部分社区在硬件设施建设、社区管理体系、社区服务平台等方面日趋完善。在帮助社区工作人员提供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其中,在硬件设施方面。为了全面实现“智慧社区”的主要目标,如今的社区大部分通过网络信息化手段,把家庭、服务机构和政府服务结合起来,方便社区居民生活,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简单的来讲,就是地方政府、街道办事处等机构主动为每个社区的工作配备一台电脑、扫描仪、打印机等办公设备,不定时的帮助他们解决互联网技术方面的难题,从而及时地位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
另外,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智慧社区累计建成达到41.8万个,预计2022年将突破50万个。而受益于智慧城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投入的影响,智慧社区行业市场规模逐步扩大,2021年我国智慧社区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537亿元,预计2022年突破6000亿元大关。
良好的市场预期,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布局社区各细分领域,如美的、海尔、安居宝、狄耐克、捷顺科技、腾讯、阿里云等。
但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智慧社区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迫切需要加以改善和解决。比如,社区指导体系缺乏有效性、社区居民参与度低、社区缺乏专业的互联网技术人才等等。
此外,由于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等经济发达城市及部分省会城市,内陆地区智慧社区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因此,为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内陆地区各级省市单位纷纷提出智慧社区建设目标。
如,今年5月江西省提出到2025年要完成20个高品质智慧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社区建设新模式和典型经验做法。6月,轰动全国的唐山市,日前也要求全市各社区需完成视频监控全覆盖。
11月,成都正式发布《成都市智慧社区建设导则》及首批示范应用场景,明确到2022年年底,将示范打造50个智慧社区以及100个智慧小区;到2025年年底,将完成1000个智慧社区建设等等。
总的来说,全国智慧社区建设平衡发展短时间是不可能一蹴而就,实际改造过程也无法千篇一律。各地应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制定智慧社区建设规划,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智慧社区建设体系。